KPL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游戏新闻

《迷魅狩猎》封闭测试评测:与AI伪人斗智,考验友情的恐怖合作游戏

2025-10-27 10:59:37 作者:小罐游戏 来源:小罐游戏

  充满猜忌与紧张的游戏世界,你的耳朵和判断力是唯一可以信赖的武器。

  昏暗的夜色中,诅咒之雨拍打着废弃的电车,对讲机里传来队友熟悉的声音——但下一秒,同样的声音却在背后响起。你猛地回头,看见一个与队友一模一样的面孔,却挂着不自然的诡异微笑。这就是《迷魅狩猎》为玩家带来的核心体验:在合作生存的框架下,找出那些能完美模仿人类的AI“拟态者”。

1.jpg

  创新概念:当AI成为你的“队友”

  《迷魅狩猎》由KRAFTON旗下创意工作室ReLU Games开发,是一款主打合作生存与心理恐怖的多人游戏。

  游戏最吸引人的核心概念便是名为“拟态者”的AI敌人,这些非人实体能够完美模仿玩家的队友。

  这些拟态者并非简单的脚本化敌人,而是采用基于强化学习的AI技术,能够学习并模仿玩家的行为模式和语言方式。

  当你听到队友的声音在黑暗中呼唤你的名字,必须警惕那是否是一个试图将你引入陷阱的拟态者。

  这种设计让传统的生存恐怖游戏升华为一场心理悬疑体验,玩家之间的信任成了最脆弱的资源。

  封闭测试:游戏核心玩法初探

  在本次封闭测试中,游戏的基本框架已经清晰可见。玩家需要在一片片箱庭式地图中收集资源、努力求生,并识别出潜伏在队伍中的拟态者。

  游戏的主舞台设定在一辆作为基地的电车中,玩家白天需要外出寻找资源与燃料,夜晚则要驾驶电车穿越被诅咒之雨笼罩的危险地带。

  若电车在夜雨中停滞,拟态者的威胁将大幅上升,这一设计巧妙地营造了时间压力与紧迫感。

  测试期间,游戏允许1-4人联机游玩,但实际体验明显倾向于多人模式。

  单人游戏更像是在玩“致命公司速通版”,会非常无聊。游戏的真正乐趣来自于多人互动中的猜疑与欺骗。

2.jpg

  亮点与缺陷:测试版本的真实体验

  《迷魅狩猎》在封闭测试中展现了不少可圈可点之处,同时也暴露了一些明显短板。

  游戏的亮点主要集中在AI拟态者带来的独特互动上。当四名玩家在游戏中互相猜疑,分辨谁是真队友、谁是伪人时,产生的人际博弈带来了丰富的游戏性和欢乐时刻。

  拟态者能够利用外观和动作假扮玩家行为,甚至能进行“声音骚扰”干扰玩家判断。

  不过测试版本也显示出一些明显不足。与同类型的《致命公司》相比,《迷魅狩猎》缺乏复杂的机制怪和真正的恐怖氛围。

  有评测者直言游戏环境太“阳光”,室内只是单纯调整了视距和亮度,再搭配上红灯、涂鸦和“突如其来的可爱怪物”充当恐怖元素。

  游戏地图被设计成一个个小型的箱庭世界,虽然有一定探索价值,但室内场景“空空如也”,无法满足玩家对废弃之地的想象,缺乏真正令人后背发凉的恐怖氛围渲染。

  独特的社交动态:语音交流是双刃剑

  《迷魅狩猎》最有趣的部分在于它创造的特殊社交体验。游戏强烈依赖语音交流,拟态者会模仿玩家的说话方式和行为模式,使得声音成为双刃剑。

  当玩家使用游戏内语音时,这种机制效果显著;但如果团队使用第三方语音平台,拟态者的声音骚扰功能就会大打折扣。

  这一特点也使得游戏对玩家群体有所筛选。对于喜欢社交的“e人”群体,游戏提供了丰富的互动可能性;但对于内向的“i人”玩家,可能会感到不适与压力。

  游戏的情感关系直接影响着游戏性的上限,使得它更像是一款偏重社交性质的作品,而非纯粹的恐怖游戏。

3.jpg

  未来可期:测试版的潜力与局限

  从封闭测试来看,《迷魅狩猎》有了创新的核心概念,但在内容深度和机制完善度上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。

  评测者普遍认为,游戏目前除伪人外缺乏自己的特色,难以与同类型游戏进行强有力的竞争。

  动态地图和威胁升级的承诺确实有助于维持游戏的紧张氛围,但目前的实现还不足以提供持久吸引力的游戏循环。

  游戏需要更多的机制和玩法来支撑其核心概念,否则新鲜感消退后可能难以留住玩家。

  值得欣慰的是,开发团队似乎意识到了这些局限性,并计划通过后续更新不断完善游戏。随着Steam新品节试玩Demo的发布,更多玩家将有机会体验这一独特的游戏概念。

  《迷魅狩猎》在封闭测试中已展现出其创新的核心玩法——AI驱动的拟态者能为玩家带来刺激的心理战体验。游戏创造的人际猜疑动态让人印象深刻,语音交流机制的融入也颇具巧思。

  但目前版本在恐怖氛围营造、游戏机制深度方面仍显不足,使其更像是一款侧重社交的体验,而非完整的恐怖游戏。

  如果你有固定的好友团队,且喜欢社交推理类游戏,那么《迷魅狩猎》绝对值得放入愿望单。

LPL
热门文章
美图



友情链接:
微信/QQ:251201708